当特朗普高举“关税战”大旗,誓言要让“美国制造”重振雄风时,他或许没想到,这场自诩为“黄金时代”的豪赌配资门户网址,正让美国工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。彭博社5月2日披露,180多家美国企业提交了1100多项关税豁免申请,矛头直指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——这些被视为“制造业回流”命脉的机器,竟成了特朗普政策的最大绊脚石。
特斯拉、福特等巨头首当其冲。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一边高喊“加速美国制造”,一边坦承其能源业务因中国电池设备断供面临“巨大冲击”,甚至不得不申请豁免以维持本土产能。福特为在密歇根州建电池厂,疯狂提交十几项豁免请求,只因美国根本没有生产锂电池关键设备的能力。更讽刺的是,日立集团在印第安纳州的700人工厂,竟需依赖141项中国零件进口申请才能维持空气压缩机生产。这些小到螺丝钉、大到精密机床的“中国制造”,早已嵌入美国工业的毛细血管。
对于中小企业,关税更是生死劫。瑞安·尼尔的缝纫机进口关税飙至152.5%,库存耗尽后被迫冻结订单,眼睁睁看着16万美元生意流失;鞋企Evolutions Brands本想将生产线从墨西哥迁回得州,却因买不起中国机器而搁浅。企业主的哀叹“有了关税,就不可能买到机器”,彻底撕碎了“制造业回流”的华丽外衣。
特朗普政策的悖论在于:一边强推制造业回流,一边用高关税掐住工厂咽喉。美国制造业60%的投入品依赖进口,而中国设备在性价比和供应链完整性上无可替代。即便白宫试图用机器人填补50万劳动力缺口,但现实是,一台协作机器人成本高达2.5万至5万美元,若算上配套设备,成本还要翻倍——这还不提美国机器人产业自身也依赖进口。更荒诞的是,美国政府一边削减机器人研发预算,一边指望用自动化取代人力,被业界痛批“缺乏战略远见”。
这场关税闹剧背后,是全球化产业链的韧性对单边主义的无情嘲讽。从苹果供应链75%扎根中国,到半导体设备几乎无法找到替代,美国企业早已用脚投票。正如贸易专家所言:“在制造业回流之路上设置关税障碍,无异于自断经脉。”而今,连特朗普旧部莱特希泽都暗示,豁免中国设备关税已成唯一出路。
历史的吊诡总在重演。四年前配资门户网址,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导致3万份豁免申请如雪片般飞来;四年后,同样的剧本再度上演。当“美国优先”撞上“中国制造不可替代”的现实,这场自导自演的贸易战,终成搬石砸脚的黑色幽默。或许正如彭博社所言:“特朗普的‘黄金时代’需要工厂,而工厂需要中国机器。”
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