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与土藩之间的争斗,尤以唐高宗时期为最,其中一次战役尤为激烈,土藩的领袖赤都松赞在这场冲突中俘虏了两位大唐将领。然而民间配资公司,这场战斗的结局却出乎意料,赤都松赞见到被俘的将领时竟泪流满面,随后还将他们安全送回大唐。这是为什么呢?难道这位土藩赞普与大唐将领之间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关系?
这个被俘的大唐将领正是王孝杰。他出生在京兆新丰县,自幼便参军立下赫赫战功,逐渐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唐朝及武周时期的名将。670年,土藩的势力迅速崛起,变得更加自信与强大,开始向唐朝争夺西域地区。这使得唐朝与土藩多次爆发冲突,直至677年,土藩再次进攻凉州。
唐高宗立即下令,由中书令李敬玄兼任鄯州都督,率领18万大军出征土藩,同时召集工部尚书刘审礼与他一同前往西行。而王孝杰在这一系列行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,作为副总管参与进攻。双方最初在龙支(今青海民和东南)爆发激烈交战,没过多久,土藩便开始撤退。唐军一度认为土藩并无强大实力,便展开了追击。但没想到,他们却在青海湖附近遇上了土藩的猛将论钦陵。
展开剩余77%论钦陵的父亲禄东赞曾是土藩的宰相,在唐朝与土藩的关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他为两国的和解与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作为禄东赞的继承人,论钦陵的军事才能同样不容小觑。特别是他曾亲自指挥军队,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,甚至攻占了安西四镇,这足以证明他的军事才能与领导能力。面对论钦陵,唐军的局势显得岌岌可危。李敬玄负责指挥的唐军虽然兵力强大,但他本身却缺乏足够的军事素养,战场上的决策和指挥并不果断。在这种情况下,王孝杰和刘审礼带着先头部队被土藩围困,李敬玄竟没有带领大军进行增援,而是袖手旁观。
李敬玄并非出于同情,而是因为土藩早已在高地上设下重兵,封锁了唐军的退路。此时,李敬玄也深感不安,不敢继续推进,只得带领军队暂时停留在承风岭。然而,唐军并非毫无抵抗之力,黑齿常之带领的几百名死士成功突袭土藩军,使得唐军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。最终,李敬玄带领军队成功撤退到鄯州。而王孝杰和刘审礼却在这场战斗中被土藩俘获,刘审礼因伤重而不幸身亡。
起初,土藩赞普赤都松赞打算将俘虏的唐将处死。然而,令他出乎意料的是,当他见到王孝杰时,竟愣住了,随即捂面痛哭。这一幕令王孝杰不解,他与赤都松赞并无任何私人交情,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?原来,王孝杰和赤都松赞的父亲长得十分相似,以至于赤都松赞误以为王孝杰就是自己的父亲回来了。正因如此,王孝杰在土藩的待遇极为优厚,他可以自由出入土藩境内,除了不能返回大唐,生活上几乎没有受到太多限制,土藩的贵族和百姓对他也是礼遇有加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孝杰在土藩生活了多年,直到武则天时代,他才被送回大唐。此时唐高宗已经去世,而王孝杰则被任命为右鹰扬卫将军。692年,大唐宰相唐休璟上奏请求武则天派兵收复安西四镇,武则天思虑后决定同意,于是任命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,率兵出征土藩。这次出征,王孝杰凭借自己对土藩内部的了解以及之前多年的经验,成功带领大军取得了系列胜利,很快便收复了安西四镇,彻底扭转了局面。
武则天对王孝杰的战功极为赞赏,她称赞道:“今天故土尽数归来,都是王孝杰的功劳!”王孝杰的名字也因此传遍大江南北。此后,土藩联手西突厥对唐朝发动进攻,王孝杰再次率军迎战,并在青海湖一带成功击败敌军,确保了大唐西部边疆的安全。
王孝杰因屡立战功,官职逐渐升迁。696年,他被任命为肃边道大总管,并再次面对论钦陵兄弟。然而,这次战斗唐军不幸失利,王孝杰被罢免了职务。直到契丹叛军进攻河北,武则天才重新启用王孝杰。在一场峡谷战斗中,王孝杰孤军奋战,但由于叛将的背叛,最终他未能获得增援,带领队伍陷入困境。最终,他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幸坠崖身亡。
王孝杰死后,武则天追封他为夏官尚书,并亲自处决了叛逃的将领苏宏晖,以慰王孝杰在天之灵。王孝杰的一生充满戏剧性,若不是因为他与赤都松赞父亲相貌相似,恐怕他早已在土藩被杀害,而没有后来的辉煌成就。正是这段时间的“苦守”,为他后来夺回安西四镇并恢复大唐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,尽管他最终死于战场,但他的忠诚与才能始终为后人所铭记。
王孝杰的事迹彰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英雄气概,他一生中所取得的军事成就为大唐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宏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